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资料 >> 上海探矿机械,有大隆机器厂

上海探矿机械,有大隆机器厂

关于上海探矿机械,有大隆机器厂的信息展示:

上海大隆机器厂有限公司发展简史部分(一)创立和早期发展(1902-1925) 1902年(清光绪28年),公司创始人严裕棠与他人合伙以白银7500两为资本创办了大隆铁厂,于平凉路25号租地2.5亩建厂。

当时我国铁工机器厂很少,大隆铁厂为外轮和其他厂整修机器零件,在来沪外轮中建立了信誉。 1904年合伙人退股,大隆铁厂成为严裕棠独资经营的企业。 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轻纺工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国内纺机修理市场需要多,利润高,大隆厂经营业务逐渐转向修配纺织机械,厂内设有木模、翻砂、机加工等。

上海大隆机器

由于在工作速度、技术和质量上占有优势,与沪宁一带轻纺工厂业务繁盛,日商内外棉厂全部配件修理业务均包给大隆厂,大隆厂业务发展迅速,在同业中独树一帜。 1920年,大隆厂迁至占地10亩的大连湾路新厂房,新增了进口铣床、磨钻床等机器,全厂有各式工作母机和机床100余部,此时工厂的工人和学徒二百余人,成为当时私人机器厂中一个。 从1920年至1923年,大隆从修配零部件过渡到制造部分纺织机械和农业机械:1、能够独立制造全部纺织机械的传动设备。 3、因江浙一带连年干旱,抽水机等农机需求量很大,为打破美、英等国产品垄断,工厂转向制造出了适合中国农用的小型柴油发动机、抽水机、碾米机、磨粉机和小型拖拉机等农机,深受用户欢迎,开创了中国农业机械的先河。

4、吸取日、英、美布机优点加以改进,1922年试制成功适合中国的织布机、清花机、打包机等部分重要纺织机械。

铁棉联营时期(1926-1937) 1926年,大隆厂迁到光复西路5号(造币厂东邻)占地70余亩的新厂区。 当时工厂有工人、学徒300余人,各类机器200多台套。 1923年后中国棉纺织工业步入整体困境,大量纱厂亏损,对纺织机械设备需求大减,大隆织布机等销路相当困难。 1925年,大隆厂实施以铁业为本,以棉业为手段的“铁棉联营”决策,租用因亏损停产的苏州苏纶纱厂,二年后将该厂买下,以修整更新设备促使纱厂发展,在纱厂的发展中打造大隆厂的前途。 因战略决策取得成效,1932年以后,大隆厂的生产业务逐渐走向棉纺机器专业生产。

1934年,严裕棠又买下隆茂纱厂,改名仁德纱厂。 大隆还向部分棉纺织厂投资,大隆产品还大量行销各地的纺织厂。

1926至1937年,与大隆厂联营的苏纶纱厂、仁德纱厂等连年赢利,在当时棉纺织业中可谓凤毛麟角,大隆厂也获得较大发展。 企业家精神和经济民族主义精神对当时大隆厂的成功转型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937年大隆厂规模发展到:有工作母机500余部,工人和学徒最多达1300人。 当时企业内有设计部、试验部、工具部和制造部等部门。

随着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最终成功制造出整套棉纺织机器,大隆产品以质量高、品种全在用户中树立了声誉。 大隆厂在当时已成为具有一定近代工业水平的机器厂。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大隆厂处于苏州河北被日寇占据,由日外棉株式会社管理,开始生产船用65、115匹柴油引擎和日式车床、牛头刨床等设备,后转向生产军工。 1938年9月,严家用转移存留在租界洋行仓库里的机器设备,在上海忆定盘路(今江苏路)东诸安浜300号建立了新厂。 以美商名义开设企业,厂中文名为美商泰利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初创时登记资本为伪法币220万元。 当时职工人数为二、三十人,至1940年底,工人、学徒激增至1100多人,泰利公司仍以制造整套棉纺机器为主,但产品形式有了较大发展。 1947年9月,由中央信托局苏、浙、皖敌产清理处,以大隆厂全部机器设备、资产由严裕棠优先低价购回,大隆厂继续生产棉纺机器。

1949年初,严家利用各种方式先后将部分设备运往台湾。

(二)解放后的发展沿革(1949年- ) 1949年11月大隆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选举产生12位同志为大隆工会首届执行委员。 同年12月泰利机器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选举11位同志为泰利厂届工会委员。 1951年6月,大隆厂召开届工会会员大会,选举11人组成届工会委员会。 两厂于1949年11月分别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和团总支,当时大隆厂团员36名,泰利厂团员102名。 1956年8月,召开届团代会,选举产生了17人的委员会。 1950年7月~8月,两厂地下党组织公开,大隆厂地下党员25人,泰利厂地下党员35人,由党支部统一领导开展工作。 1951年7月,市委、市总工会、团市委、中共普陀区委等组成“民改”工作组进驻大隆厂,并成立了大隆厂临时党委会。 8月,由静安区委干部带领“民改”工作组进驻泰利厂开展工作。

1955年2月24日,中共大隆机器厂委员会成立,委员有11人组成,陈剑青任书记(兼任普陀区委常委)。 1961年12月17日大隆厂召开届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届党委会。 1953年12月,二厂股东会同意二厂合并,公司定名为:大隆制造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下设厂(原大隆厂)、第二厂(原泰利厂)。 股东选举了11人的董事会,刘靖基为董事长,并授权董事会争取公私合营。 1954年6月,经政府批准,签订公私合营协议书,大隆厂受上海市重工业局领导,厂名为大隆一厂和大隆二厂。 在体制上建立了董事会和经理制,由陈剑青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靖基任副董事长。

1955年7月大隆一厂、二厂合并,成立大隆机器厂筹备委员会。 至12月,大隆厂前后共合营、合并进50家小厂,职工585人。

Shanghai

1950年起,大隆厂大部分承接国家订货任务。 1954年10月起,为开创国内石油工业的需要,上海市重工业局决定大隆厂转为个生产石油机械和配件的专业厂。

上一页: 平邑粉碎机,双级粉碎机
下一页: 韶关打砂机,2014
转载时请注明本信息来源于:上海选矿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探矿机械,有大隆机器厂 http://www.jqshebei.com/knowledge/p_7206.html
版权所有:上海选矿机器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