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资料 >> 贮仓送粉水份,象形依据

贮仓送粉水份,象形依据

关于贮仓送粉水份,象形依据的信息展示:

道客巴巴网站 版权所有|©2008-2014|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4711号京公网安备1101082111号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 但在德国,除制造出口啤酒外,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 国际上常用的辅助原料为:玉米、大米、大麦、小麦、淀粉、糖浆和糖类物质等。

根据所采用的酵母和工艺,国际上啤酒分下面发酵啤酒和上面发酵啤酒两大类。 啤酒具有独特的苦味和香味,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多量维生素如维生素B、B、B,菸酸,泛酸以及矿物质等。 发展简况 世界啤酒业的发展 啤酒的起源与谷物的起源密切相关。

人类使用谷物制造酒类饮料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已知最古老的酒类文献,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献祭用啤酒制作法。 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的16种啤酒。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於啤酒的详细记载。

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高度发展。 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在埃及发现的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当地已盛行啤酒酒宴。 苦味剂虽早已使用,但首次明确使用酒花作为苦味剂是在公元 768年。 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 公元1~2世纪,古罗马政治家普利尼(公元62~113)曾提到过啤酒的生产方法,其中包括酒花的使用。 到中世纪,啤酒的酿造已由家庭生产转向修道院、乡村的作坊生产,并成为修道院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世纪的修道院,改进了啤酒酿造技术,与此同时啤酒的贸易关系也建立并掌握在牧师手中。 中世纪,在欧洲可用啤酒来向教会交纳什一税、进行交易和向政府缴税。 在中世纪的德国,啤酒的酿造业主结成了坚犟的同业公会。

使用啤酒花作苦味剂的德国啤酒也已输往国外,不来梅、汉堡等城市均因此而繁荣起来。 17~18世纪,德国啤酒盛行,一度使葡萄酒不景气。

19世纪初,英国的啤酒生产大规模工业化,年产量达20Ml。

19世纪中叶,德国巴伐利亚洲开始出现下面发酵法,酿出的啤酒由於风味好,逐渐在全国流行。

目前在德国,92%的啤酒是下面发酵法生产的。 德国在19世纪颁布法令,严格规定碑酒的原料以保持啤酒的纯度,而且由於实行下面发酵法和进行有规律的酵母纯粹培养,从而提高了啤酒的质量,成为近代慕尼黑啤酒享有盛誉的基础。 在美洲新大陆,17世纪初由荷兰、英国的新教徒带入啤酒技术,1637年在马萨诸塞建立了最初的啤酒工厂。

不久,啤酒作为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使美国成为超过德国的啤酒生产国。 1857年,L.巴斯德确立生物发酵学说;1845年,C.J.巴林阐明发酵度理论;1881年,E.汉森发明了酵母纯粹培养法,使啤酒酿造科学得到飞跃的进步,由神秘化、经验主义走向科学化。 蒸汽机的应用,1874年林德冷冻机的发明,使啤酒的工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 目前全世界啤酒年产量已居各种酒类之首,已突破100000Ml。 1986年全世界生产啤酒101588.7Ml。

产量位於前10名的国家见表1 1986年啤酒产量居前10名的国家。 中国啤酒业的发展 19世纪末,啤酒输入中国。 这些酒厂分别由俄、德、波、日等国商人经营。 当时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不大。 生产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生产原料麦芽和酒花都依靠进口。 1949年以前,全国啤酒厂不到十家,总产量不足万吨。 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并逐步摆脱了原料依赖进口的落后状态。 1979年产量达到510Ml,1986年产量达到4000Ml。 中国的啤酒於1954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当时出口仅0.3M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Ml(图1 中国啤酒产量增长情况(单位10Ml) )。 啤酒原料 啤酒的原料为大麦、酿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质辅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麦、小麦等)和糖类辅助原料等。

版权所有:上海选矿机器设备有限公司